鞍山打造城市融合经济体赋能高质量发展
作者: 辽阳生活网
更新时间: 2021年02月23日 10:55:13
游览量: 120
简述: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鞍山市坚决落实党

开通文旅观光列车,打造鞍山文旅新品牌。本版图片由鞍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提供

鞍山引入国宝大熊猫,深受游客欢迎。

书画和岫岩玉雕在国内多地巡展,将鞍山文旅品牌推向全国。
本报记者刘家伟
核心提示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鞍山市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深化城市活力建设,面向群众、企业、基层构建“三个互动体系”,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四大产业互融互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积极培育壮大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城市融合经济体,以文化、体育吸引人,以旅游、健康留住人,更好地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产业,扩大就业、拉动投资、促进消费升级,为高质量振兴发展持续赋能。
2020年,鞍山全市新注册四产主体2636个,同比增长2.5%,城市融合经济体带动就业8万余人;四产投资总额增速达10.7%,占全市投资总额比重11.7%;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增幅为63.6%,全年旅游总收入达270亿元。
融合发展激发文旅产业创新活力
鞍山地处我省“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战略交会点,区位优势明显。这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享有钢都、玉都、镁都、温泉之乡等美誉;钢铁文化、玉文化、温泉文化、民俗文化、满族文化等传统文化底蕴丰厚,刘兰芳、单田芳等一大批名家享誉全国,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十余项。
与此同时,孟泰、王崇伦、雷锋、郭明义等一批英模事迹代代相传;素有“国球名城”之称的鞍山,还走出了马龙、李晓霞、郭跃等世界冠军;具有“千年温泉、百年理疗”历史的汤岗子温泉疗养院,也是全国四大理疗康复基地之一。
然而,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鞍山文旅等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鞍山市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准确识变、辩证面对,积极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鞍山市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积极投身打好发展的主动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鞍山市着眼于适应消费新趋势,持续创新探索实施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四产融合”一体化发展,不断创新文旅产品、升级体验、提高供给能力,更好地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产业,全力打造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城市融合经济体,在扩大就业、促进消费升级、拉动投资、激发城市活力的同时,使其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在大局上谋划,于关键处落子。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鞍山市便迅速出台了《春风行动六号工程推动四产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从文旅企业帮扶、春季旅游复苏、线上营销推广、旅游产品提档升级、体育旅游创新发展、激发文化活力、提升服务质量7个方面,提出41项具体任务和措施,重点突出文化的特色性、旅游的体验性、体育的参与性、健康的共融性,有效帮助企业脱困、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为振兴发展持续赋能。
鞍山市组织了433名受疫情影响的文旅企业经营者参加“旅豆学堂”线上专业培训和带薪职业技能培训,退还105家旅行社部分质保金1306.88万元,争取发放各类纾困扶持资金3323万元。同时,还为18家体育企业争取用水价格与居民用水价格相同,免费进景区演出100场次,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积极扩大需求,有效对冲疫情影响。
举办赛事活动汇聚人气商气
去年7月9日晚,“钢都嗨起来欢乐嘉年华”2020年鞍山市夏季文化旅游主题营销活动在鞍山烈士山正门广场拉开帷幕。京歌《梨花颂》、传统京剧《铡美案》选段、《甘露寺》选段,现代京剧选段《沙家浜·你待同志亲如一家》等精彩表演,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作为此次主题营销活动的又一大亮点,现场还汇集了海城牛庄馅饼、岫岩民间剪纸等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非遗展示区,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刺绣、剪纸、作糖画……吸引了大量市民驻足观赏、交流并购买自己喜爱的非遗产品。